寶寶從六七個月開始,到3歲左右就掌握了基本的語言規(guī)律。在這生命的前3年,寶寶也逐漸了解了社會規(guī)范,學著處理人際關系,開始慢慢地適應社會生活。在這期間,語言與社會性發(fā)展是同時進行的,二者相互促進。
語言促進社會交往
在沒有學會使用語言之前,人與人的關系僅限于身體和姿態(tài)的簡單模仿,或者籠統(tǒng)的情感交流。有了語言之后,人們之間就可以交流內(nèi)心的復雜感情和體驗了。當寶寶說:“媽媽抱!”媽媽立刻就知道了寶寶的感受和需要。寶寶通過語言,可以引起父母的注意,讓父母或同伴了解自己。
能說會道的寶寶也更討人喜歡,他們的情感也會獲得極大的滿足。能熟練使用語言的寶寶,會用語言調(diào)節(jié)自己的行為。例如,學會說話之前的寶寶在與小朋友爭玩具時,可能會動手推、拉,或者哭鬧、發(fā)脾氣。能熟練使用語言以后,寶寶就逐漸學會通過語言協(xié)商,而不是通過發(fā)脾氣或其他粗暴行為來解決與其他寶寶之間的爭端。
語言促進道德發(fā)展
寶寶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判斷也是在掌握語言以后才逐步產(chǎn)生的。在寶寶習得語言之前,他不知道什么行為是“好”的,什么行為是“不好的”。如果寶寶 某些動作或事情,得到了父母“好”“乖”的夸獎或者擁抱和親吻,而在做了另外一些動作和事情的時候受到了父母“壞”“不好”的訓斥,寶寶就會逐漸開始了解哪些行為是“好的”、那些行為是“不好的”,并能在成人要求下做出一些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。
交往促進與語言發(fā)展
語言能力總是在模仿和使用中發(fā)展和提高的。寶寶模仿父母的語言,在跟父母及其他養(yǎng)育者的交往中練習和使用語言。但是,如果寶寶不跟其他孩子交往,他的語言就是單一的、貧乏的。父母應該鼓勵寶寶跟不同的小伙伴交往,讓他從不同的人那里學習不同的語言。交往的人越多,學的語言也就越豐富。寶寶同小伙伴交往,大家在一塊兒活動和游戲,大大地增加了語言的范圍,語言表達的內(nèi)容會更加豐富,形式也會更加多樣。而且,寶寶們在歡樂、愉快、輕松、自由的氣氛中交流思想和感情,更有利于語言的學習、運用和掌握,與被動的學習相比效果要好得多。
要了解如何培養(yǎng)寶寶的語言能力,請到東方愛嬰中心試聽課程,或者購買抱抱熊產(chǎn)品。了解更多關于寶寶的成長知識請關注東方愛嬰【官方微博】